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无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时间:2024-07-12 10:41:2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867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无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江苏省无锡市人大常委会


无锡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5号



  《无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已由无锡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11年12月15日制定,经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于2012年1月12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


                  2012年1月12日



无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2011年12月15日无锡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2012年1月12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批准)



  无锡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决定,对《无锡市盐业管理条例》、《无锡市公路条例》和《无锡市城市房屋安全管理条例》作出修改:
  一、《无锡市盐业管理条例》
  1. 删去第二十七条第三项。
  2. 删去第二十八条。
  二、《无锡市公路条例》
  3. 将第七条第一款修改为:“规划和新建村镇、开发区、厂矿、学校、集市贸易场所等建筑群,其外缘与公路建筑控制区外缘的最小间距:国道、省道不少于五十米,县道、乡道不少于二十米,并应当避免在公路两侧对应布局,防止造成公路街道化,保障公路运行安全与畅通。”
  4. 将第二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从公路用地外缘起,国道不少于二十米、省道不少于十五米、县道不少于十米、乡道不少于五米、村道不少于三米范围内为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除公路养护、绿化、路政管理需要和必要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外,禁止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修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
  5. 在第三十六条后增加一条:“公路沿线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交通、城管、公安、工商等部门对在公路及公路用地范围内打谷晒场、摆摊设点、堆放物品等影响公路安全、畅通的违法行为进行联合整治,确保公路整洁、安全和畅通。”
  6. 将第四十二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项规定,在公路及公路用地范围内摆摊设点,造成公路路面损坏、污染或者影响公路畅通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三、《无锡市城市房屋安全管理条例》
  7. 将第三十二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规定,未申请房屋安全鉴定的,由房产行政管理部门通知其限期申请鉴定,逾期仍不申请鉴定的,可以对个人处以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此外,根据本决定对以上三部地方性法规中部分条、项的顺序作相应调整。
  本决定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
  以上地方性法规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正,重新公布。


教育部抗震加固管理办法(试行)

教育部


教育部抗震加固管理办法(试行)

1985年4月3日,教育部


一、总则
1.抗震加固工作关系到各项建设事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了确保抗震加固质量,提高抗震加固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2.抗震加固工作必须遵守下列程序:
(1)抗震鉴定; (2)加固设计;
(3)设计文件审批; (4)工程施工;
(5)竣工验收。
二、抗震鉴定
3.凡地震基本烈度在七度及七度以上地区的部属单位,都要根据现行抗震鉴定标准,对本单位未作抗震设防或未按现在规定烈度设防的原有建筑、构筑物进行抗震鉴定。鉴定标准中未作规定的内容可参照抗震设计规范执行。抗震鉴定工作原则上应由原设计单位负责。一般工程也可以由加固单位自己组织进行。
4.经鉴定需要加固的工程,应列入各单位抗震防灾规划及年度计划;未经抗震鉴定的工程不得列入年度加固计划。
5.鉴定时应先对工程的场地、设计、施工与现场进行全面了解,然后再分别进行鉴定,并填写抗震鉴定记录表(见附表一)。记录表应有鉴定人和审查人签字。
三、抗震加固设计
6.抗震加固设计原则上由原设计单位承担,一般工程也可由各单位自行承担或委托其他设计单位承担。
7.抗震加固设计必须以抗震鉴定记录表为依据,遵守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做到因地制宜,符合标准,经济合理,方便施工,照顾使用。临街建筑的抗震设计,要遵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注意立面处理。
8.设计文件应包括:鉴定记录表、技术说明书、施工图、计算书、工程概算等内容。所有文件都应由有关人员签字负责。
9.加固施工前,设计单位应向加固单位和施工单位做好技术交底。施工期间设计单位还应配合施工单位处理施工中的问题。
四、设计文件审批
10.设计文件的审查批准工作,一般工程由加固单位负责,或就近送请有经验的结构工程师审查,对无设计执照单位或个人进行的加固设计,应严格把好质量关。重要工程(如图书馆、大型教学楼、实验楼等)的设计文件,要抄报教育部抗震办公室备案。加固设计未经审批的工程一律不准施工。
11.加固设计审批的重点是:抗震鉴定意见是否正确,设计数据是否可靠,设计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和工程实际情况,设计方案是否经济合理便于施工,概算有无错误,临街建筑是否影响市容美观。
设计单位应根据审批意见负责修改设计。
五、工程施工
12.承担抗震加固工程的施工单位须具有县以上建委准许施工的证明。如组织本单位职工进行施工也应先报经当地建委批准。
13.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图施工,不得任意改变。变更设计须有设计单位的通知书。重要工程的设计变更需经原负责审查的有经验的结构工程师同意。
14.抗震加固工程要坚持质量第一。施工单位必须配备称职的技术管理员和质量检验员及一定数量的熟练工人,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遵照现行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出现质量事故,一定要查明原因严肃处理。
15.加固工程所用原材料和半成品均应按照现行规范进行检验,并保留检验记录。
16.隐蔽工程在覆盖前,应由质量检验员及加固单位代表共同参加验收,做好记录。验收合格才能继续施工。主要隐蔽工程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锚杆、膨胀螺栓等;砖砌体中的配筋,基础工程的外形尺寸和地基处理情况等。
17.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完整的加固工程施工技术档案,完工后交加固单位保存。技术档案主要包含:抗震鉴定记录表,施工图,设计变更通知书,会议纪要,材料、构件试验、检验报告,材料代换、新工艺、新技术施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质量检查记录及事故处理记录等。
18.施工单位要确保施工质量,并积极采用先进施工机具和方法,降低造价,提高效率。
19.加固单位必须有专人对新用材料、构件和施工质量进行检查、监督。发现材料、构件和施工质量不合要求时,应采取措施进行更换、返工、补修,直至停工追查责任及赔偿经济损失。
六、竣工验收
20.竣工验收是保证加固质量的重要环节,所有抗震加固工作施工完毕后,都要认真进行验收。
21.单个工程及一般项目的验收由加固单位组织施工、设计单位进行。重要项目的验收工作由部抗办或委托有关单位组织进行。
22.竣工验收应具备的条件是:完成了加固施工,系统地整理了第17条中所列的各种技术资料,编好了施工决算。
23.验收标准应以国家现行抗震鉴定标准、抗震设计规范及批准的加固设计和有关施工验收规范为依据。
24.验收的主要内容是:听取加固情况介绍,检查有关资料,查看现场,进行核对。凡不符合抗震质量要求的工程应提出解决办法,限期解决,验收合格,要填写抗震加固工程验收表(见附表二),作为技术档案一并归档。
七、加固经费和材料的管理
25.加固经费,一是由学校自筹,二是由国家补助,自筹资金可以从折旧基金、大修理费、房租及预算外收入中尽可能安排。
26.已列入加固计划的经费,无论其来源如何均应专款专用,不许挪用。不能用加固费安排基建项目、维修现有房屋、扩大建筑面积、搭设防震棚或翻修、重建震毁房屋、开支抗震人员的工资、福利费、会议费、行政办公费等。1978年以后新建的工程均应进行抗震设防,原则上不能再用抗震加固费去加固这些工程。
27.各单位主管抗震经费的财务部门和抗震办公室,要加强对抗震加固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凡不合上述规定的,可拒绝拨款。有挪用抗震加固费的要限期追回,情节严重的要给以必要的处分。
28.抗震加固所需材料由我部根据国家分配指标统一安排下达各单位,不足部分由各单位自行解决。
八、抗震加固计划管理
29.抗震加固工作是一项应急措施,各单位应本着积极的态度和量力而行的精神,对需要加固的工程,根据轻重缓急编制抗震加固长远规划,经过批准后,作为各单位编制抗震加固年度计划的依据。
30.凡有抗震任务的部属重点院校均为我部抗震加固的重点单位。学校在抗震计划中应优先安排重点工程。例如:人口密集的学生宿舍、教工住宅、幼儿园、重点科研、教学楼、图书馆以及变电室、电话交换台、医院、锅炉房、危险品库房、水塔、烟囱等公用设施和可能产生次生灾害的工程。
对于总体规划中准备拆除的建筑、没有加固价值的房屋及危房、一般仓库及临时性建筑等均不必加固。位于七度区的一、二层和八度区的一层住宅,可暂缓加固。这类建筑,在有强震预报时,应从防震措施上保障人员安全。
31.经过批准下达的年度计划,各单位应积极组织实施,争取超额完成。计划不得任意更改,如有特殊原因,需要改变计划,应及时报部备案。
32.各单位要按照我部规定,准确及时报送季度、年度统计报表和季度用款计划表。
九、抗震加固的组织领导
33.抗震防灾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各级领导同志都要充分重视,给以关心和支持并加强领导。各单位的计划、财务、物资、技术等有关部门都应给以大力帮助,协同一致,共同完成加固任务。
34.凡有抗震任务的单位,都要确定一位领导同志兼管抗震工作,要建立常设的精干的工作班子,管理日常事务,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采用推广先进机具和施工技术,不断提高质量和加固进度,降低加固成本,认真努力地抓好抗震加固工作,直到全部完成本单位加固任务。
35.教育部以及各单位对在抗震加固工作中,积极努力,卓有成效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以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负责任,完成任务很差的要给以批评,对由于严重失职而给抗震加固工作造成重大损失的,要给以严肃处理。

附表一:抗震鉴定记录表
----------------------------------------------------------------------------------
|单位| |工程| |建筑 2| | | |
| | | | | M | |地址| |
|名称| |名称| |面积 | | | |
|----|----------|----|------------------------------------|----------------|
|设计| |设计| |设 计| |施 工| | 完工 | |
|单位| |日期| |烈 度| |单 位| | 日期 | |
|----|----|----|----|------|--------|------|----------------------------|
|鉴定| |鉴定| | | | | | 图 张 |
| | | | |鉴定人| |审核人| | 附件: |
|单位| |日期| | | | | | 说明书 张 |
|------------------------------------------------------------------------------|
|工程概况: |
| |
| |
|------------------------------------------------------------------------------|
| 鉴 定 项 目 | 鉴定意见 |
|----------------------------------------------------------------|------------|
| |1.区域基本烈度和抗震鉴定采用的烈度。 | |
| |--------------------------------------------------------|------------|
|场地、|2.是否位于抗震不利的地段?情况如何? | |
| |--------------------------------------------------------|------------|
|地基、|3.场地土类别与地基土处理概况。 | |
| |--------------------------------------------------------|------------|
|基础 |4.基础类型和埋深,有无地下室? | |
| |--------------------------------------------------------|------------|
| |5.有无不均匀沉降?情况如何? | |
|------|--------------------------------------------------------|------------|
| |1.抗震薄弱环节和有利因素。 | |
| |--------------------------------------------------------|------------|
|结构 |2.抗震纵横墙布置情况。 | |
| |--------------------------------------------------------|------------|
|布置 |3.柱网布置、圈梁布置。 | |
| |--------------------------------------------------------|------------|
| 和 |4.抗震缝的设置问题。 | |
| |--------------------------------------------------------|------------|
|体型 |5.房屋平面、层间质量与刚度是否匀称? | |
| |--------------------------------------------------------|------------|
| |6.房屋高度。 | |
----------------------------------------------------------------------------------
续表
--------------------------------------------------------------------
| |1.抗震纵横墙现状有无裂缝倾斜现象。 | |
| |--------------------------------------------------|----|
| 墙 |2.纵横墙交接处咬搓质量和配筋情况。 | |
| 柱 |--------------------------------------------------|----|
| 、 |3.墙、柱、梁的抗震验算。 | |
| 梁 |--------------------------------------------------|----|
| |4. | |
|------|--------------------------------------------------|----|
| |1.钢筋混凝土楼盖及屋盖类型及其支承联结情况? | |
| 楼 |--------------------------------------------------|----|
| 板 |2.坡屋顶及其屋盖系统支撑情况,对外墙有否推力? | |
| 、 |--------------------------------------------------|----|
| 屋 |3.出屋顶烟囱及小房间。 | |
| 盖 |--------------------------------------------------|----|
| |4. | |
|------|--------------------------------------------------|----|
| |1.女儿墙和门脸等装饰物。 | |
| |--------------------------------------------------|----|
| 其 |2.山墙、内隔墙。 | |
| |--------------------------------------------------|----|
| |3.楼梯间构造。 | |
| |--------------------------------------------------|----|
| 他 |4.房屋局部尺寸。 | |
| |--------------------------------------------------|----|
| |5.其他。 | |
|----------------------------------------------------------------|
|鉴定结论和处理意见: |
| |
| |
--------------------------------------------------------------------

附表二:抗震加固工程验收表
年 月 日
------------------------------------------
|单位名称| |建筑面积| |
|--------|--------|--------|--------|
|子项名称| |结构形式| |
------------------------------------------
------------------------------------------------------------------------------
| | 依据及烈度 | |
| |------------------------------------|----------------------------|
| 抗 | 鉴定单位、鉴定时间 | |
| 震 |------------------------------------|----------------------------|
| 鉴 | 鉴定意见 | |
| 定 |------------------------------------|----------------------------|
| | 对鉴定意见评价 | |
|------|------------------------------------|----------------------------|
| | 设计单位、设计时间 | |
| |------------------------------------|----------------------------|
| 加 | 计算书、施工图情况 | |
| 固 |------------------------------------|----------------------------|
| 设 | 对加固设计评价 | |
| 计 |------------------------------------|----------------------------|
| | 施工单位、完工时间 | |
|------|------------------------------------|----------------------------|
| | 原材料有无证明书 | |
| |------------------------------------|----------------------------|
| | 砂浆、混凝土检验记录 | |
| |------------------------------------|----------------------------|
| | 钢材焊接质量 | |
| 施 |------------------------------------|----------------------------|
| 工 |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 |
| 情 |------------------------------------|----------------------------|
| 况 | 新技术试验报告 | |
| |------------------------------------|----------------------------|
| | 外装修质量检查 | |
| |------------------------------------|----------------------------|
| | 质量事故及处理 | |
| |------------------------------------|----------------------------|
| | 对施工质量评价 | |
|------|------------------------------------------------------------------|
| 经 | | | | | | 2|
| 济 | 总造价| 元|总人工费| 元|单方造价| 元/m |
| 指 |--------|----------|--------|----------|--------|------------|
| 标 | | 2| | 3 2| | 2 |
| |钢材消耗|kg/m |木材消耗|m /m |水泥消耗|kg/m |
------------------------------------------------------------------------------
------------------------------------------------
| 原设计单位| |原施工单位| |
|------------|--------|----------|--------|
|区域地震烈度| |场地土类 | |
------------------------------------------------
------------------------------------------------------------------------
|存在问题| |
| 及 | |
|处理方法| |
|--------|----------------------------------------------------------|
|初步验收| |
|意见(评| |
|出优良、| |
|合格、不| |
|合格) | |
|--------|----------------------------------------------------------|
| | 签 字 | | | |
| | | 使用单位 | 施工单位 | 设计单位 |
| | 盖 章 | | | |
|--------|----------------------------------------------------------|
|上级抗震| |
|办公室验| |
|收意见 | |
| | (公章) (主管人签字) |
|--------|----------------------------------------------------------|
| 说 |1.“对鉴定意见评价”要求评出:正确、基本正确、不正确。 |
| |2.表中所要求之文件资料必须整理归档,妥善保存。 |
| 明 |3.初步验收由厂、所等使用单位组织。 |
------------------------------------------------------------------------


国家教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关于在全国开展基础教育“五项内容”督导检查的通知

国家教委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


国家教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关于在全国开展基础教育“五项内容”督导检查的通知

国家教委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



自去年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全国各地按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提高了对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出台了一批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措施,教育工作的形势是好的。但在前进的道路上,也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及时研究解决,否则会
影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全面实施,特别是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的实现。为此,国务院决定委托国家教育委员会会同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一次对基础教育工作方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
工作会议精神情况的督导检查。
此次督导检查的指导思想是,围绕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中央提出的求实、务实的工作精神,进一步推动地方各级政府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基础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研究解决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务求取得实效。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督导检查的内容和重点
根据当前基础教育的情况,检查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应围绕以下内容:
1、“两基”规划的实施情况。主要检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规划的实施和有关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的落实情况。
2、《教师法》的落实情况。主要检查兑现教师工资、解决教师住房和落实民办教师政策的情况。
3、增加教育投入的情况。主要检查落实国务院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已经出台的各项经费政策、经费管理体制以及制止乱收费的情况。
4、加强德育工作的情况。主要检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与《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与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优化社会育人环境的情况。
5、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各项主要措施落实情况。
从全国范围来讲,此次督导检查(以下简称“五项内容”的督导检查)的重点是增加教育投入和落实《教师法》的情况。各地也可根据本地实际确定检查重点,或在检查内容上进行增减。
二、督导检查的对象和方式
检查对象主要是县及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职能部门。其中以检查县(市、区)人民政府统筹落实的情况为重点。在督导检查中察看一定数量的乡、镇和中小学校,主要目的也是检查政府行为是否到位和各项措施是否落到实处。
检查方式以县及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自查为主,国家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盟、州)有计划地对县(市、区)进行抽查为辅,做到自查与抽查相结合。地方县及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职能部门都应自查,并以县级自查
为基础。
做好自查是搞好此次督导检查的关键。自查要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文件为依据,按照国家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内容要求逐项进行。自查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既充分肯定工作的成绩,发现、总结好的经
验,又要正视前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务求使自查结果如实地反映地方工作的实际状况。要坚持边检查边改进的原则,针对自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并付诸实施。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将自查报告报送省级人民政府、人大和政协部门。为使县(市、区)人民政府搞好自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采取培养典型、以点带面等办法,加强指导。
省、地两级对县(市、区)的抽查,一般应在各县自查的基础上进行。抽查的内容是检查各县(市、区)贯彻全教会议精神的情况、开展自查的情况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解决的情况。抽查要强调随机抽样,察看不同类型的县(市、区)。抽查县(市、区)的数量由各省(自治
区、直辖市)自行确定。
三、督导检查的组织
这项工作由国家教育委员会会同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和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共同负责组织,并请国务院有关部委参加。根据工作需要,国家教委等有关部门采取适当形式就工作的有关问题进行协商。具体工作由国家教育委员会承担。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由政府牵头,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参加,共同组成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组织本地方“五项内容”的督导检查工作。具体工作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其督导部门承担。
四、督导检查的时间安排
为保证此次督导检查工作切实能够起到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推动全教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的作用,在时间安排上,从今年5月份开始,至明年10月份结束。
在工作过程中,一般要做好动员部署、组织自查、抽查、复查、总结等几个环节的工作。总结、推广工作经验和发现、解决实际问题,应贯穿工作过程的始终。
根据国务院的委托,中央有关部门将联合组织工作组,对一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抽查。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五、督导检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各地在督导检查的内容安排上要根据地方实际,突出重点,做到全面检查和重点深入相结合,内容不要过多过繁。
2、为了通过此次督导检查能够在教育经费投入和教师工资待遇问题上有所突破,除面上自查、抽查外,建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就此问题组织人员进行比较深层次的专题调研,找出结症所在,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3、在督导检查中,要把贯彻全教会议精神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同学习、宣传、施行《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结合起来。推动各地增强依法治教的观念,明确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建立依法行政的工作秩序,做到有法必依,依法行政,执法必严,违法必纠

4、开展“五项内容”的督导检查活动要同“两基”的实施及其他教育行政工作协调起来,做到工作上统一指导,具体部署上统筹安排。凡今年进行“两基”评估验收的县(市、区),以“两基”评估验收工作为主,把“五项内容”督导检查的有关要求结合起来进行。其他县(市、区
),则应按省级安排,以“五项内容”的督导检查为主,将“两基”的督导检查要求结合进行。
5、自查和抽查都必须坚持求实、务实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推动工作,认认真真地研究问题,务求取得实效。切忌搞形式主义、花架子,防止走过场。
六、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大、政协将此次督导检查列入工作日程,加强领导,指定一位领导同志具体负责,认真部署,精心指导,在工作中加强协调,共同组织。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1996年10月底前将工作总结报告分别报送国务院办公厅、国家教育委员会、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和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



1995年5月11日